高爐常用的三種碳化硅磚
碳化硅磚的主要特征是SiC為共價結合,不存在通常的燒結性,依靠化學反應生成新相達到燒結。我國1985年在鞍鋼5號高爐上使用Si3N4-SiC磚并獲得成功經驗后,迅速在大型高爐上推廣應用。目前,我國高爐用質碳化硅磚主要品種有Si3N4-SiC磚、Sialon-SiC磚和自結合(β-SiC結合)SiC磚。
1、Si3N4-SiC磚
Si3N4-SiC磚是用SiC和Si粉為原料,經氮化后燒成的耐火制品。SiC、Si3N4都是共價鍵化合物,燒結非常困難。在多級配的SiC顆粒和細粉中,加入磨細的工業硅粉,Si與N2在高溫下進行2N2+3Si→Si3N4反應燒結。反應時生成的Si3N4與SiC顆粒緊密結合而形成以Si3N4為結合相的碳化硅磚。研究發現,大多數Si3N+結合相為針狀或纖維狀結構,存在于SiC顆粒周圍或SiC顆粒的孔隙處,Si3N4呈縱橫交錯的結構與SiC顆粒緊密結合,使之具有很高的常溫和高溫強度。
2、Sialon-SiC磚
在1700℃時,在Si3N4-Al4N4-Al4O6-Si3O6所構成的正方形相圖中,有以Si3N4為起點向4/3(Al2O3,A1N)延伸,組成在相當大范圍內變化的β-Sialon相,有以Si2N2為起點大體向X相方向延伸,組成在較小范圍內變化的O-Sialon相。在Si3N4-SiC制品的生產過程中,加入適量加入物,使氧進入Si3N4晶格,生成一定數量的β-Sialon固熔體相,從而可以制造出Sialon-SiC磚。
3、自結合SiC磚
在工業α-SiC原料中加入工業硅和碳,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發生Si(s)+C→SiC(s)的反應,生成β-SiC,與原生高溫型α-SiC顆粒結合,制出自結合SiC材料,使制品具有良好的性能。表3為我國生產的SiC質耐火制品與國外的SiC質耐火制品的理化指標,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,我國生產的SiC質耐火制品各方面指標均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。
高爐冷卻壁碳化硅磚砌筑要點
現代高爐的爐腹以上砌體已較多地采用冷卻壁鑲磚代替光面冷卻壁,(冷卻壁材質多為鑄鐵,爐腹部位有采用銅冷卻壁的)或僅在爐身上部采用3 ~4段鑲磚冷卻壁,磚壁一體化,不再砌筑內襯磚,大大縮短了筑爐施工工期。
冷卻壁的鑲磚多采用冷鑲法,雖對冷卻壁制作時燕尾槽的尺寸公差和平整度等質量要求較高,但鑲磚砌體的質量較有保證。鑲磚材質多為碳化桂磚或氮化硅結合的碳化硅磚,用碳化硅泥漿砌筑。
冷卻壁碳化硅磚砌筑要點是:
(1) 冷卻壁出廠前,應逐塊檢査,驗收和交接。筑爐重點檢査的內容是:冷卻壁外形尺寸和表面平整度,燕尾槽的形狀、尺寸和光滑程度,進出水管是否加蓋,塑料封蓋等。
(2) 冷卻壁進場后,用吊車或行車翻轉,砌磚面朝上。銅冷卻壁鑲磚砌筑在專門操作架上進行,嚴禁冷卻壁進出水管道直接接觸地面。鑄鐵冷卻壁可不用專門操作架,但翻轉后也應墊平、放穩。
(3) 冷卻壁“燕尾槽”表面毛刺、浮銹和污物應清掃干凈。
(4) 嚴格按使用說明書攪拌砌筑泥漿,每次攪拌量不宜過多,當班泥漿當班用完。泥漿應有一定的常溫粘結強度,否則砌筑后應進行烘烤處理,以避免再次翻轉運輸時,發生松動、脫落現象。
(5) 冷卻壁碳化硅磚砌筑,一般是逐排由一側向另一側進行,在允許范圍內調整磚縫厚度,保證砌體兩面與冷卻壁端面平齊。砌體表面應細心勾縫。
(6) 冷卻壁碳化硅磚施工過程中,嚴禁踩踏和敲擊冷卻水管。
(7) 碳化硅磚完畢后,應逐塊檢查驗收并交接。
(8) 碳化硅磚后,一般應靜置48h后才能翻轉倒運。翻轉運輸時,要注意進出水管的保護,嚴防碰撞。
耐火材料出現開裂、脫落、易磨損怎么辦?想要解決問題,需要從根源挖掘,分析出真正的原因,榮盛耐材從事耐材生產、研發服務多年,能解決高溫窯爐內襯的各種疑難問題,歡迎廣大新老朋友咨詢及技術交流。